屈原的一首4句詩(紀念屈原的詩句古詩)
-
今天給各位分享屈原的一首4句詩的知識,其中也會對紀念屈原的詩句古詩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一、紀念屈原的詩句古詩
1、《離騷》作者:陸龜蒙
天問復招魂,無因徹帝閽。
豈知千麗句,不敵一讒言。
這首詩運用雙關、夸張等表現方法,使全詩更具有表現力和戰斗力。短短二十個字,抵得上一篇戰斗的檄文,矛頭直指那些邪曲小人。
2、《端午》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作者這首絕句更提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盡管后人百般歌頌、祭奠,但是像屈原沉江這樣的悲劇畢竟發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輕而易舉地洗刷干凈的。
3、《祠南夕望》杜甫
百丈牽江色辯悶,孤舟泛日斜。
興來猶杖履,月斷更云沙。
山鬼迷春竹,湘娥正判倚暮花。
湖南清絕地,萬古一長嗟。
詩人運用想象、用典等寫作手法,對屈原進行贊美,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無法報效國家的無奈。
4、《太和初靖恭里感事》許渾
清湘吊屈原,垂淚擷_蘩。
謗起乘軒鶴,機沉在檻猿。
乾坤三事貴,華夏一夫冤。
寧有唐攜清彎虞世,心知不為言。
詩人直抒胸臆,表達了對屈原沒有遇到明君的同情和惋惜。
5、《夜泊湘江》于武陵
北風吹楚樹,此地獨先秋。
何事屈原恨,不隨湘水流。
涼天生片月,竟夕伴孤舟。
一作南行客,無成空白頭。
“楚樹”、“湘水”、“孤舟”等景物的出現為全詩奠定了悲愁的感情基調。
二、關于屈原的四字詩句
1.屈原的詩
九歌【簡介】《楚辭》篇名。
“九歌”原為傳說中的一種遠古歌曲的名稱。《楚辭》的《九歌》,是戰國楚人屈原據民間祭神樂歌改作或加工而成。
共十一篇:《東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國殤》一篇,悼念和頌贊為楚國而戰死將士;多數篇章,則皆描寫神靈間的眷戀,表現出深切的思念或所求未遂的傷。
王逸說是屈原放逐江南時所作,當時屈原“懷憂若苦,愁思沸郁”,故通過制作祭神樂歌,以寄托自己的這種思想感情。但現代研究者多認為作于放逐之前,僅供祭祀之用。
《楚辭》篇名。關于它的來歷,王逸認為是屈原仿南楚的民間祭歌創作的。
朱熹認為是屈原對南楚祭歌修改加工,“更定其詞”(《楚辭集注》)。胡適則認為《九歌》乃古代“湘江民族的宗教歌舞”,“與屈原傳說絕無關系”(《讀楚辭》)。
今人多取朱說。《九歌》由于以民間祭歌為基礎,所以具有楚國民間祭神巫歌的許多特色,《漢書·地理志》說:“(楚地)信巫鬼,重淫祀。”
《呂氏春秋·侈樂》也說:“楚之衰也,作為巫音。”所謂“巫音”,即巫覡祭神的樂歌,這是《九歌》與屈原其他詩篇的不同之處。
但是,作品中如“載云旗兮委迤”、“九嶷繽兮并迎”、“□吾道兮洞庭”等詩句,“老冉冉”、“紛總總”等習用語,又與屈原其他詩作一脈相通。因此,它應當是屈原詩歌藝術整體中的有機構成部分。
《九歌》圖卷宋代李公麟作《九歌》圖·東皇太一元代張渥作【作者簡介】屈原(前340年-前278年),羋姓屈氏,名平,字原,中國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之一。
屈原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同時主持外交事務。
主張楚國與齊國聯合,共同抗衡秦國。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
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讒言與排擠,屈原逐漸被楚懷王疏遠。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的懷抱。
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漢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間,屈原感到心中郁悶,開始文學創作,在作品中洋溢著對楚地楚風的眷戀和為民報國的熱情。
其作品文字華麗,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內涵深刻,成為中國文學的起源之一。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大石投汨羅江而死。
傳說當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魚以此防止屈原遺體被魚所食,后來逐漸形成一種儀式。以后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人們吃粽子,劃龍舟以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屈原(約公元前339~約前278)。
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本世紀中,曾被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廣泛紀念。
屈原的作品,根據劉向、劉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離騷》1篇,《天問》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遠游》、《卜居》、《漁父》各1篇。據《史記·屈原列傳》司馬遷語,還有《招魂》 1篇。
有些學者認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懷疑《遠游》以下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筆。在語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詩經》以四字句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參差錯落,靈活多變;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虛字,用來協調音節,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嘆的韻致。
總之,他的作品從內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創造性。【名稱由來】“九歌”名稱,來源甚古。
除《尚書》、《左傳》、《山海經》所稱引者外,《離騷》中有“啟九辯與九歌兮,夏康娛以自縱”,“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樂”,《天問》中有“啟棘賓商,九辯九歌”諸語。各書所說到的“九歌”內容雖有種種演化,但可證“九歌”乃是傳說中很古的樂章。
至于屈原用它作為篇名,似乎不會跟遠古“九歌”的章數有關,也不一定跟古代“九歌”的曲調相同。可能是取其“娛神”這一點,再結合《離騷》所說的“康娛”、“□樂”的意思,基本上屬于新歌襲舊名的類型。
【內容簡介】《九歌》包括11章,前人為了使它們符合“九”的成數,曾作過種種湊合。如清代蔣驥《山帶閣注楚辭》主張《湘君》、《湘夫人》并為一章,《大司命》、《少司命》并為一章。
《聞一多》《什么是九歌》主張以《東皇太一》為迎神曲,《禮魂》為送神曲,中間九章為“九歌”正文。但多數人的意見,以“九”為虛數,同意汪瑗《楚辭集解》、王夫之《楚辭通釋》之說,認為前十章是祭十種神靈,所祭的十種神靈,從古代人類宗教思想的淵源來考察,都跟生產斗爭與生存競爭有密切關系。
十種神靈又可分為三種類型:①天神——東皇太一(天神之貴者)、云中君(云神)、大司命(主壽命的神)、少司命(主子嗣的神)、東君(太陽神);②地□——湘君與湘夫人(湘水之神)、河伯(河神)、山鬼(。
2.屈原寫的四句的古詩有哪些屈原沒有寫的四句的古詩
屈原是個詩人,從他開始,中華才有了以文學著名于世的作家。他創立了“楚辭”這種文體(也稱“騷體”),被譽為“衣被詞人,非一代也”。屈原的作品,根據劉向、劉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離騷》1篇,《天問》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遠游》《卜居》《漁父》各1篇。據《史記·屈原列傳》司馬遷語,還有《招魂》1篇。有些學者認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懷疑《遠游》以下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筆。據郭沫若先生考證,屈原作品,共流傳下來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離騷》、《天問》、《招魂》各一篇。
3.有關屈原寫的三首只有四句的詩《國殤》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墜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橘頌》
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
深固難徙,更壹志兮。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圓果摶兮。青黃雜糅,文章爛兮。
精色內白,類可任兮。紛缊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爾幼志,有以異兮。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
深固難徙,廓其無求兮。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
閉心自慎,不終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
愿歲并謝,與長友兮。淑離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歲雖少,可師長兮。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
4.形容“屈原”的四字成語有哪些1.寧為玉碎[ nìng wéi yù suì ]
寧做玉器被打碎,比喻寧愿為正義事業犧牲,不愿喪失氣節,茍且偷生。
2.寧死不屈 [ nìng sǐ bù qū ]
寧愿死也不屈服。
3.視死如歸[shì sǐ rú guī]
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樣平常。形容不怕犧牲生命。
4.堅貞不屈[jiān zhēn bù qū]
堅:堅定;貞:有節操;屈:屈服、低頭。意志堅定,決不屈服。
5.威武不屈[wēi wǔ bù qū]
威武:權勢,武力;屈:屈服。強暴的壓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堅貞頑強。
三、屈原寫的詩,要四句的!謝了
屈原沒有寫過四句詩,他所作的都是詞,最短的詞是這首《九歌·禮魂》。
《九歌·禮魂》
作者:屈原
成禮兮會鼓;
傳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與;
春蘭兮秋菊;
長無絕兮終古。
譯文:
祭祀禮已完畢緊緊敲起大鼓,傳遞手中花更相交替而舞;
姣美的女子唱得從容自如;
春天供以蘭秋天又供以菊,長此以往不斷絕直到終古。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一說此篇是通用于前面十篇祭祀各神之后的送神曲;另一說認為屈原寫作這篇祭詩的背景是在楚國兩次大敗于秦之后,內容與《國殤》的聯系(魂與殤),所處于《國殤》之后,可以認定它是相當于《國殤》的亂辭的卒章,而非《九歌》“送神曲”。
此詩在《九歌》在最短,幾乎接近詩里的“風”詩,但寥寥數語,卻把一個盛大集會的場面描寫得如此激越和恢宏。隨著激烈的鼓點和舞步,傳遞香草做著游戲上神靈快樂(這就達到了祁神許愿的目的)。
好了,關于屈原的一首4句詩和紀念屈原的詩句古詩的問題到這里結束啦,希望可以解決您的問題哈!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網友上傳(或整理自網絡),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翰林詩詞網免費發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轉載請注明:原文鏈接 | http://www.ptchb.cn/zhishi/10152.html
主欄目導航
新增導航欄目
新增導航欄目
熱門知識
熱門詩文
熱門名句
-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 參差煙樹灞陵橋,風物盡前朝
- 盡做舊愁都忘卻,新愁何處著
- 盡無言、閑品秦箏,淚滿參差雁
-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
- 草綠裙腰山染黛,閑恨閑愁儂不解
- 山中夜來月,到曉不曾看
-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 別來半歲音書絕,一寸離腸千萬結
- 殘酒憶荊高,燕趙悲歌事未消